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清水: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8/10/9 17:31:37  您是第位阅读者  来源:清水县委外宣办

    巍巍群山,雄踞东南,绵延千里,万峰叠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清水县林业建设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全县相继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至五期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工程、中德财政合作生态造林项目等一大批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活动,使林业生态建设开始向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开发利用方向转变。

    特别近年来,清水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机遇,按照“兴林、强果、富民”的发展思路,抢抓把甘肃打造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南部基地”历史机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建设绿色清水、大美清水、宜居清水、富裕清水为目标,围绕提升“天水休闲度假后花园”形象,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天保”工程等国家重大生态项目建设,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水平建设”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了“生态美县、生态兴县、生态招商、生态旅游、生态富民”发展战略和蓝天、碧水、生态、宁静、安全、环保六大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今日清水,人与森林和谐共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各类造林20.29万亩,公路行道树绿化1543.4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间的26.94%提高到了现在的34.81%,有林地面积达124.19万亩。清水县先后荣获“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全省退耕还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林改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和“全省国土绿化模范县”等称号,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林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城郊南北两山绿色屏障景色宜人。清水县立足轩辕文化产业园区总体布局,将红崖晚照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与轩辕文化产业园、邽山生态园有机融合,全面提升生态园建设品位,将生态园打造成县域的一张特色名片、文化名片和旅游名片。按照“春花、夏荫、秋实、冬翠”的建设目标,坚持山、水、林、田、路、景综合治理的原则,高标准建成城郊北山绿化带20000多亩,并以打造城郊北山分层次、分季节的花园式生态景观为目标,于2015年精心打造2300亩的邽山生态园精品示范工程,极大地美化了县城周边环境、提升了城市品味,使生态、经济、观光、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彰显了北山的绿色风情。

    小泉峡百里生态长廊彰显魅力。小泉峡清水、张家川两县连接麦积区的交通咽喉,也是全县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的咽喉要道,近年来,清水县依托小泉峡自然生态禀赋,以峡谷河流为纽带,把碧水、绿山、古树和花草融为一体,按照“两山翠绿、三季有花、碧水中流”的建设标准,坚持因地制宜、精心布景、突出实效的原则,实行片、点、带全方位绿化,立体式布局,采取荒山荒坡造林、路旁行道树林带绿化、悬崖石壁爬山虎优化美化的方式,累计完成绿化美化面积19000亩,45公里庄天二级公路全部高标准绿化美化,努力将小泉峡大峡谷打造成为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环上成带、面上成林、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百里迎宾花廊。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凸显成效。多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项目,全县大面积荒山荒坡得到有效治理,已全面形成了东、南、西、北、中5条辐射全县、纵横交错的林网带框架,石沟河流域、汤浴河流域、黑墨沟流域、白驼河流域、磨儿沟流域等20个流域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良好的区域小气候已全面形成,森林生态功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个天蓝、水碧、山青、人美、和谐发展的新清水已呈现在人们面前。

    道路绿化通畅工程硕果累累。清水县以绿色通畅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高眼光谋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根据路形、路段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在布局上追求多样化,在工程上追求精品化,全面形成四季常青,花草成片,层次分明,高、中、低错落有致的立体生态绿化结构,达到“以绿绕城、以绿连线、以绿环村”的绿化美化效果,基本上实现了公路绿化3个全覆盖(即:县域主要交通干道绿化全覆盖、通乡镇主要道路绿化全覆盖、通全县260个行政村和121个贫困村通自然村道路绿化全覆盖)。

    县域特色果品产业初具规模。在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发展核桃为重点,全力推进核桃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林果建设齐头并进,高质量地建成了西灵山、石沟河流域、响水河流域等6个5万亩干鲜果基地64.4万亩,实现了“人均两亩园,收入上万元”的奋斗目标。2017年全县干鲜果总产量24.84万吨,总产值10.12亿元,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核桃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生态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全县以轩辕文化、先秦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建设与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果产业建设同步发展,相得益彰。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汤浴温泉、三皇谷森林公园、花石崖、秦非子牧马滩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己经形成。生态文化体系的建立,更加丰富了林业的内涵与外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加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24.19万亩,护林防火、森林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任务大、难度大,为了切实强化森林资源的管护,清水县从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入手,着力提高管护能力,一是成立了森林公安分局。二是结合重点公益林管护项目的实施,组建了县、乡护林大队,公开招聘专兼职护林员达500多人,新建护林房72座,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严格做到了管护责任、管护制度、管护房、管护人员、管护报告的“五落实”。三是由森林公安牵头,组织护林员对重点林区、重点地段开展全天候的巡查工作。四是在每年3月、11月护林防火关键时节,组织由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林等部门参与的林业专项整治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每年进行拉网式的病虫鼠害防治普查工作。通过以上措施,顺利实现了无森林火灾年,使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达95%以上,种苗产地及调运检疫率达100%。

    种苗生产特色突出。按照生态建设种苗为先的工作思路,县清水县在抓好常规树种育苗的基础上,着力在“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与繁育上下功夫;着力在提高苗木科技含量和苗木质量上下功夫;着力在突出苗木特色与发展优质苗木上下功夫。使全县的苗木品种结构和苗木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近五年内,全县累计育苗达11000亩,容器袋育苗达1500万袋,温室育苗15亩,引进繁育并推广新品种12个,并多次邀请山西汾阳核桃专家现场指导培训核桃嫁接技术和核桃综合管理技术,从而填补了清水县不能自育核桃嫁接苗的历史空白,为全县大规模发展优质核桃产业夯实了基础。

    造林机制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清水县始终以创新造林机制为工作突破口,有力地提升了林果业建设水平,一是创新栽植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对公路行道树、德援项目、荒山造林等工程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的基础上,采取个体承包工程造林、专业队造林、国营单位承包绿化、全县护林员义务植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造林的质量。二是创新抚育机制。认真调研,总结经验,提出并积极推行了“户退户抚,联户互抚,承包专抚,出资代抚”的抚育新模式,促使历年造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日益凸显。三是创新项目带动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确立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带动林果业大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懈的努力,使项目争取工作成为林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全县林果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活力。

    放眼清水,林下经济方兴未艾,绿色经济活力无穷,这正是全县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中“点绿成金”的秘诀。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清水新闻